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開發利用淺層地能供熱對於我國的特殊意義(四)

來源 時間:1/7/2016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接上)

6.我國新能源開發有利於淺層地能供熱技術的發展
      為了解決能源供需矛盾,多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大投資力度,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推動淺層地供熱技術的發展。

未來我國加快開發的新能源主要有:
      核能發電:我國的核工業技術上處於世界先進水準,但核電比例相對較低,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世界上核電技術成熟,安全可靠。從法國等國家的經驗看,核電的發展有可能降低電價,使部分城市用戶供熱的能源轉向電力。由於電力直接供熱效率低,而利用淺層地能供熱可以進一步提高核電的效率,核能的增長將會提高淺層地能供熱的比率。
      風電:風力發電是歐洲近幾年發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國風力資源可觀,具有大規模開發風力發電的條件。當前,我國已經開始大規模建立風力發電站,北方地區風力發電已經有一定的比例。風力發電與淺層地能供熱的關係與核電類似,發展風電有利於淺層地能供熱的發展。

      太陽能:目前國內外太陽能的開發出現了新熱潮,但是太陽能在我國北方冬季嚴重不足,僅用太陽能難以滿足取暖需求。所以,在我國太陽能供熱的建築物中,往往輔以淺層地能取暖的設備,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與利用淺層地能供熱也是相互促進的。
      氫能:這是國內外能源專家普遍看好的新能源,有發展潛力。從技術發展和應用方向看,氫能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如果開發成功,將主要用於交通運輸方面,替代污染比較嚴重的石油。從價格等因素分析,氫能在近 30 年內用於建築供熱。

      生物質能:隨著生產發展和生活水準提高,農村正在轉向利用煤、天然氣等礦物燃料能源,大量的秸稈棄於農田。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秸稈等生物質能的現代利用方向是發電。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經驗,秸稈發電的比例在未來會有所提高,這一趨向有利於促進城鄉居民供熱中利用淺層地能。
7.我國製造業發展支持了淺層地能供熱的開發利用

 

      我國製造業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使我國正在成為世界上製造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人工費用相對較低。利用淺層地能的絕大多數設備可以在我國製造,這使我國利用淺層地能供熱技術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也是我國淺層地能供熱技術之所以能夠在近十幾年中較快發展的原因之一。從今後的趨勢看,我國製造業能夠有力地支持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淺層地能供熱在我國的發展。
8.今後 15 年是我國開發利用淺層地能供熱技術的最佳時期
      進入 21 世紀後,在我國開發利用淺層地能供熱技術的條件越來越成熟,當前的形勢十分有利於淺層地能的開發利用。

      首先,我國建設和發展需要大量能源,加速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發展的趨勢。不論是從減少能源進口,還是從減少能源運輸的角度,我國都有必要開發利用淺層地能這一普遍分佈於淺層地表的可再生能源。

      其次,一次能源與電力的價格比價變化,有利於提高淺層地能供熱的競爭優勢。從目前情況看,由於世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而能源供給相對增長緩慢,開採條件不斷變化,導致能源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市場價格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電力與一次能源價格的差距有持續縮小的趨勢,這將為使用電力趨動的淺層地能供熱提供良好的市場競爭條件,從而有利於淺層地能供熱的發展。
      第三,國內外減排溫室氣體的各方面力量使淺層地能的開發得到廣泛的支持。近幾年,隨著國家相應環保政策的逐步出臺,為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創造了更好的環境條件。開發利用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將得到國內外各個領域尤其是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第四,通過十幾年的發展與實踐,我國淺層地能技術系統供熱設備設施大部分實現了國產化,降低了設備使用成本,相關企業亦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部分地區制定了地方標準,也有了技術力量和技術人員的積累。淺層地能供熱的產品不斷豐富,競爭力加強,加上國家和各地政策上的支持,為加快淺層地能推廣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目前可以預見,未來 15 年左右仍然是我國城市化和建築發展較快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抓住建築物的節能和淺層地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用較低的投入贏得較好的供熱效果,有很好的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提倡在今後 15 年的發展中,在新建建築規劃中,加強節能供熱系統的一次性配套與完善,加快淺層地能供熱技術的利用與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選自_《中國地能》雜誌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