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南方供暖"已成共識 模式存在爭議(下)

來源 時間:11/27/2015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15日開始,北京、河北、陝西等多個省市正式供暖,標誌著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來,每逢供暖期,呼籲“南方集中供暖”的話題都會成為熱點。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內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設備,冬天開始變得並不那麼難熬。

      有專家認為,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南北方供暖之爭”其實已經演化為“集中與分散”的供暖模式之爭。

集中還是分散?算好經濟、節能、環保“三本賬”

      記者採訪發現,隨著南方極端天氣增多和老百姓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各界對於“南方也要供暖”已達成共識,當前爭論的焦點其實是在於如何供暖。為比較集中和分散兩種供暖模式,可以先算“三本賬”。

      一是老百姓的“經濟賬”。傳統的集中供暖按面積收費,供熱時間早晚、暖氣溫度高低甚至家中是否使用,都得按同樣標準交費,這也是老百姓最大的“吐槽點”。家住北京西二旗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的房子面積140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按照每平方米30元的標準,一年採暖費要4200元。

      二是環境的“治理賬”。近年來,一到供暖季,北方霧霾指數便迅猛飆升。為降低燃煤污染,北方要求使用優質煤,北京更是全面“煤改氣”。不過,劉榮等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燃氣鍋爐與燃煤相比,粉塵、二氧化碳減少了,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很大,而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是霧霾的重要成因。

      三是國家的“能源賬”。記者瞭解到,集中供暖主要有三方面的能源損耗,一是管網熱損耗,尤其是長途輸送,二是建築熱損耗,三是一些居民“開窗散熱”等不良習慣帶來的浪費。其中,建築損耗占比達到40%以上。所以無論南方北方,當務之急是對老舊社區做好節能改造,而新建房屋必須提高節能標準。

選自_新華網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