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夏熱冬冷地區的淺層地熱能利用

來源中國地熱能 時間:7/10/2020

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因其高效、綠色、無污染的優點,正在建築節能領域得到推廣。我國地熱能資源量豐富,僅幹熱岩資源潛力就相當於2017年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4200倍。近年來,我國地熱能應用範圍已從北京、天津等試點城市擴大到山東、河南、江蘇、上海、陝西等地。各地在探索地熱開發利用過程中,也找到了城市能源轉型的新路子。

我國淺層地熱能應用發展迅速

 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等聯合出版的《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指岀,中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製冷)建築面積320億平方米,其中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最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

淺層地熱能可就地取材,具有利用效率高、無污染排放等優點。隨著藍天保衛戰、北方冬季清潔供暖工作向縱深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在民生供暖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 國家行政學院港澳培訓中心淺層地熱能清潔供暖專案

21世紀以來,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推動下,我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得到快速發展。報告指出,2000年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僅為10萬平方米。伴隨綠色奧運、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淺層地熱能利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4年供暖(製冷)建築面積達767萬平方米,2010年以來以年均28%的速度遞增。截至2017年底,中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達2萬兆瓦,位居世界第一,年利用淺層地熱能折合1900萬噸標準煤,實現供暖(製冷)建築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主要分佈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湖北、江蘇、上海等省市的城區,其中京津冀開發利用規模最大。

夏熱冬冷地區淺層地熱能應用快速發展

 我國淺層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起點在北方地區,目前重點仍在北方地區。南方夏熱冬冷地區對於地熱的探索起步晚於北方,近年來在各地政府指導推動下也已有成功實踐

《湖北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開發地熱能,在全省範圍內建成470座地熱分佈或集中制冷供熱站,服務建築面積約1億平方米。

安徽省也提出在“十三五”時期要在資源條件優越和建築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區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探索開展中深層地熱能高效梯級利用。目標是到2020年,安徽省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達到4800萬平方米。

● 國家大劇院景觀水池專案

目前,四川已有近500萬平方米的建築在利用地熱能進行供暖和製冷,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增加到3000萬平方米。”據四川地質工程勘察院總工程師錢江澎透露,四川盆地存在著規模巨大的淺層地熱能資源,粗略估算可為10億平方米以上的城鎮區建築提供製冷和供曖。

2020年5月,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與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等廳局抓緊起草檔,擬在全省大力推進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從2020年持續至2022年。為此,湖南省住建廳巡視員高東山表示,大力發展我省具有資源優勢和應用基礎的淺層地熱能,是有效降低建築能耗、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陳焰華表示,“淺層地熱能在科學利用的前提下是可再生和變廢為寶的無盡寶藏。地源熱泵將淺層地熱能提升後滿足建築物的供熱需求,既可供冷又可供熱,從建築能源利用的特性來說,以熱泵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築能源利用最合適的方式。”

● 北京市中關村三小淺層地熱能清潔供暖專案

專家建議“十四五”期間挖潛冬冷夏熱地區市場

日前,地熱能開發利用“十四五”相關規劃初稿已經完成。專家成員趙豐年介紹說,地熱能“十四五”規劃構想將通過實施一點、兩帶、三區、國際化”的發展路徑,以此帶動地熱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一點是打造雄安新區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樣板,佔領全球行業制高點;“兩帶”是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兩個流域的地熱能產業發展潛力帶;“三區”是重點發展北方地區的冬季清潔取暖、南方夏熱冬冷地區的供暖(製冷)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地熱發電;“國際化”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推進地熱產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佈局與推廣,實現走出去的目標。

“疫情過後,夏熱冬冷地區正是發展‘新基建’‘新經濟’的適宜地區,地熱能開發和利用正當其時。“陳焰華牽頭負責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地熱部分“夏熱冬冷地區地熱能開發利用子課題”的研究,他很看好地熱能接下來的發展機遇。

● 河北懷來義合堡淺層地熱能清潔自採暖專案

陳焰華認為,為使國家“十四五”地熱能發展規劃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實,各省應成立地熱能開發利用領導小組,各級政府能源管理部門也應牽頭協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結合各地城市的總體規劃、城鄉建設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利用,規劃編制各省“十四五”地熱能發展規劃並按計畫落實。

而為提高夏熱冬冷地區企業投資積極性,陳焰華同時建議,國家應比照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的相關政策,給予夏熱冬冷地區地熱能利用專案相應的財政資金支持,並在財政、土地、價格、金融、稅收、科研、電力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集旸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期望在長三角這類“冬冷夏熱”地區,充分利用好地熱資源,解決該地區的冬季區域供暖和夏季空調製冷問題。“大家知道,長三角地區至今沒有統一供暖規劃。天冷的時候,各家各戶會自行選擇空調、天然氣甚至燒煤來取暖。這不僅浪費能源,也會造成大量污染。”汪集旸說,“如果充分利用這一地區的中低溫地熱資源,哪怕解決長三角地區一半的供暖問題,也是很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地熱能雜誌)

《中國地熱能》雜誌歡迎訂閱

《中國地熱能》是由中國地熱能出版社主辦,北京節能環保促進會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專業委員會協辦的科技期刊,於香港公開發行,雙語季刊。我們的辦刊宗旨是為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提供參考建議,為地能開發企業提供宣傳平臺;為設計者、大眾提供交流空間;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經驗,展示應用實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