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十三五”地熱能開發將拉動投資2600億

來源 時間:2/15/2017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透露,《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已經正式印發。根據規劃內容,“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將拉動總計2600億元投資。在此過程中,將探索建立地熱能開發的特許經營權招標制度和PPP模式,並且將放開城鎮供熱市場准入限制,引導地熱能開發企業進入城鎮供熱市場。

      發改委介紹,“十三五”期間,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兆瓦。到2020年,地熱供暖(製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兆瓦。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

      同時,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可拉動投資約1400億元,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可拉動投資約800億元,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合計約為2600億元。此外,地熱能開發利用還可帶動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鑽井、熱泵、換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和設備製造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我國地熱資源相對豐富,目前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採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全國水熱型地熱資源量折合1.25萬億噸標準煤。到2015年底,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達到3.92億平方米,水熱型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1.02億平方米。但另一方面,地熱能發展仍存在諸多制約,包括資源勘查程度低,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統一的技術規範和標準等。

      對此,在“十三五”時期,按照“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並將開展幹熱岩開發試驗工作,建設幹熱岩示範專案。其中包括,大力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加強地熱資源評價技術、高效換熱技術、中高溫熱泵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以及建設一批中低溫發電和幹熱岩發電專案。

      而針對長江經濟帶地區城鎮居民供暖的迫切需求,加快推廣以熱泵技術應用為主的地熱能利用,以重慶、上海、蘇南地區城市群、武漢及周邊城市群、貴陽、銀川等地為重點,整體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專案建設。

      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時期末期,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體系和政策體系,並且完善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機制,探索建立地熱能開發的特許經營權招標制度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放開城鎮供熱市場准入限制,引導地熱能開發企業進入城鎮供熱市場。

      據介紹,到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總量相當於替代化石能源700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7億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源自_中國網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