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地熱能開發利用迎來黃金時代(四)

來源 時間:1/5/2017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京津冀地區迎來地熱產業大發展

      作為霧霾頻發地,京津冀地區對綠色發展的渴望更加強烈。數字顯示,京津冀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度為512人/平方千米,高於142人/平方千米的全國平均水準,化石能源消耗密度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加之太行山、燕山環繞,大氣環流不暢,導致大範圍霧霾頻發。

      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志剛在報告中指出,京津冀地區地熱資源豐富,目前已知北京有10個地熱田、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34億噸,天津有8個地熱田、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307億噸,河北有30個地熱田、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1050億噸。

      根據《支撐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地質調查報告(2015)》,京津冀地區每年可開發利用的地熱能熱量折合標準煤3.43億噸(其中淺層地熱能每年可開採熱量折合標準煤9200萬噸,水熱型地熱能年可開發量折合標準煤2.5億噸),相當於京津冀地區2014年燃煤消耗總量的94%,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18億噸。

      經過40多年的開發利用,京津冀地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先進、面積大、效果好,並且地熱產業從供暖向梯級利用、現代高效農業、多能源集成等方向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寧波介紹了幾個典型案例。其中,北京用友軟體園使用土壤源熱泵+冰蓄冷+水蓄能複合熱泵系統,較常規供暖方式節能30%,年替代標準煤1400噸,節約運行費用400萬元。

      北京奧運村再生水源熱泵專案,利用附近清河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作為冷熱源,為43萬平方米建築供暖/製冷,年節約標準煤3077噸,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8000噸,每平方米全年耗能是現行節能建築能耗量的1/3。該專案也為城市污水的利用拓展了新方向。

      王志剛也介紹了兩種複合利用模式。在河北保定博野縣探索地熱資源梯級利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水首先用來地熱發電,設計裝機容量5兆瓦;80~90攝氏度的發電尾水用來供熱,設計供暖面積100萬平方米;60~70攝氏度的水進行工業利用;40~50攝氏度的水用作生活熱水;20~30攝氏度的水作為低溫熱泵熱源,進一步利用後回灌。

      在有“中國皮都”之稱的河北辛集,正著力實現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工業餘熱和常規能源的複合能源利用。此專案於2013年啟動,目前已經建成300萬平方米的供暖能力。

      王志剛表示,上述案例表明京津冀地區地熱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技術條件成熟,商業模式可複製推廣,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條件。“十三五”期間,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將在京津冀地區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談及京津冀地區地熱資源開發設想,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新增地熱供暖/製冷面積6500萬平方米,其中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重點在沙河高教園、順義林河開發區等地區;中深層地熱供暖重點在大興新機場、延慶冬奧會場館、通州行政副中心等地區。

      天津市將新增地熱供暖/製冷面積6500萬平方米,其中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重點在北部新區、北辰科技園等地區;中深層地熱供暖重點在中心城區、東麗湖溫泉旅遊度假區、臨港經濟區等地區。

      河北省將重點推進保定、石家莊、廊坊、衡水、滄州、邢臺、張家口、承德地區的中深層和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新增地熱供暖/製冷面積1.8億平方米。

      預計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將實現地熱供暖/製冷面積4.4億平方米,其中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2.28億平方米,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2.12億平方米,將實現年替代標準煤12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2萬噸。

      這一目標,高於“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地區新增地熱供暖/製冷面積3.1億平方米的國家規劃目標。

來源_中國石化報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