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地熱能開發利用迎來黃金時代(二)

來源 時間:12/12/2016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在不少人的觀念中,地熱能利用就是溫泉洗浴。而數據表明,2014年底,我國地熱能直接利用結構中,地源熱泵占到58%,地熱能供暖則達到19%,首次超過溫泉洗浴的18%。

      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實現對地熱能的直接利用,而我國地熱能直接利用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是第二名美國的兩倍多。據統計,2015年,我國淺層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3.92億平方米,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1.02億平方米,地熱能發電約1.35億千瓦時,加上種植、養殖及洗浴等地熱能利用,共替代標準煤2000萬噸。

應重新認識地熱能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作用

      雖然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水準國際領先、地熱產業發展呈現可喜勢頭,但曹耀峰認為,應重新認識地熱能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作用。

      第一,地熱能在未來調整能源結構中的貢獻突出。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2.6億噸標準煤,而地熱能利用僅占0.5%左右。

      而據測算,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地熱能利用每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於替代標準煤37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400萬噸。

      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將從2015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15%,增加3個百分點。根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到2020年累計達到地熱供暖/製冷面積16億平方米,加上發電、種植、養殖、洗浴等,地熱能開發利用共替代標準煤7210萬噸。

      按照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48億噸標準煤測算,屆時地熱能占比將達到1.5%,比目前的0.5%提高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非化石能源今後5年的3個百分點的增幅中,地熱“三分天下有其一”,說明地熱能在未來能源結構調整中的貢獻巨大。

      第二,地熱能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突出。

      200多年的工業文明實踐表明,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但同時也帶來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和氣候問題,人類社會發展遭遇“黑色困惑”。

      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這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格局。

      我國也做出承諾,在2030年前後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的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60%~65%。

      而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到2020年地熱能利用將替代標準煤7210萬噸,相對應減排二氧化碳1.77億噸,對於降低我國碳排放總量和碳強度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地熱能在治理當前大氣污染中的貢獻突出。

      目前,多數觀點認為燃煤採暖鍋爐和散煤燃燒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

      根據燃煤供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的排放標準分別為每立方米400毫克、400毫克、80毫克;而根據燃煤電廠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的排放標準分別為每立方米100毫克、100毫克、30毫克。燃煤供暖鍋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的排放標準分別是燃煤電廠鍋爐的4倍、4倍和2.5倍。

      而據測算,1噸散煤直燃的污染物排放量是1噸工業燃煤經集中減排後污染物排放量的十幾倍。

      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替代的是燃煤電廠排放的污染物,而地熱供暖替代的則是供暖鍋爐的燃煤和直燃散煤產生的污染物。因此,發展地熱產業對於治理大氣污染的作用更加突出。

來源_中國石化報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