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深層地熱“燃”起來(上)

來源 時間:12/1/2016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每年的供暖季,燃煤塵污染就又成了導致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然而在北京城區往南約120公里的河北省雄縣,這裏的供暖季幾乎見不到冒黑煙的大煙囪,縣城95%以上的供暖實現了地熱集中供熱全覆蓋。

      記者從近日舉行的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上獲悉,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將從12%提高到15%,其中,地熱資源是增量主力。屆時,我國地熱供暖、製冷面積將達到16億平方米,累計實現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3萬千瓦時,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產生重要意義。

“不僅僅可以用來溫泉洗浴”

      地熱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佈廣,具有清潔環保、用途廣泛、穩定性好、可迴圈利用等特點,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因素干擾。

      “地熱不僅可以用在溫泉洗浴行業,更是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現實並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據專業機構估算,全球埋深5000米範圍內的地熱資源量相當於約5000萬億噸的標準煤,是地球全部化石能源資源量的數百倍。近年來,國際上地熱能正在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技術進步加速,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正在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又一支骨幹力量。

      記者瞭解到,地熱在我國能源發展中具有“三大突出貢獻”。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按照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48億噸標煤測算,屆時地熱占比將達到1.5%,比目前的0.5%,提高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非化石能源今後五年的3個百分點增幅中,地熱“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對應“十三五”規劃中地熱實現替代標煤7210萬噸和減排二氧化碳1.77億噸,對降低我國碳排放總量和碳強度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霧霾治理方面,根據《鍋爐大氣污染排放標準》測算,採暖鍋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分別是電廠鍋爐的4倍、4倍和2.5倍,散煤直燃的污染排放量是工業燃煤的十幾倍。相對於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替代的是燃煤電廠排放的污染物,地熱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鍋爐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所產生的污染物,對於大氣污染治理的意義突出。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說:“面對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常態,我國必須著力改變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我國地熱直接利用居世界首位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地熱能的開發利用。2012年6月,國家能源局依託中石化新星公司組建了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2013年,國家能源局聯合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了《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2014年2月,國家能源局在河北雄縣召開了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會,通過總結“雄縣模式”,在全國部署推動地熱能的開發利用。2014年7月,能源局會同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組織編制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的通知。

      “在國家發佈地熱能發展指導意見以及雄縣地熱現場會以後,地熱能開發利用正在實現從點到面、從專案到產業的跨越。”李仰哲說。

源自_經濟日報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