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 Logo
企業動態
Corporate News

“開往”春天的地熱

來源 時間:9/18/2016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地熱資源具有清潔、高效、穩定、安全等獨特優勢。”在日前於杭州舉行的陸特能源·2016第八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表示,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地熱能的可利用效率最高,利用係數達到80%,能夠在治理霧霾、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熱中心指導委員會主任曹耀峰表示,地熱能是無碳能源、清潔能源、連續能源、優質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可以集中利用,也可以分散利用,這就是地熱能的基本特徵。”

      “中國第一次把地熱能開發寫進全國的總規劃,‘十三五’是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春天。”曹耀峰指出。

地熱能開發要科學

      地熱能是本土資源,土生土長的,非常接地氣。“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這幾年發展最快的就是地源熱泵。”中科院院士、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汪集旸說,進行淺層地熱能的開發應用要講科學,“沒有科技指導,單憑‘包工頭’式的經驗是行不通的”。

      浙江陸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驚濤認為,地熱能事實上還不為廣大的老百姓所真正理解。“要讓行業開放,就要改革和發展。”

      而關於地熱能的開放,夏驚濤認為,最重要的是人才的融合。“要擴大地熱能的圈子,我們應該抱著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召喚更多能幹的人加入這個行業。”他說,一定要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去吸納更多高級的人才進入和投身於這個行業。

      “另外,技術壁壘也應該打破。”夏驚濤說,“技術只有共用才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思想只有碰撞才會閃出更多的火花。”

      十八屆五中全會對能源總方針的概述為“推動低碳迴圈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這是五中全會的能源總方針,也是‘十三五’的能源總方針。”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說。

 

      地熱能現狀和國家的目標差距甚大,如何跟上時代腳步?徐錠明表示,根據當前的地熱能發展,我們需要人才、技術和裝備。其背後就是科技改變中國,創新驅動未來,地熱能面臨的境況就是跨界融合、跨界競爭、跨界合作。

地源熱泵發展快

      正如汪集旸所言,近二十年來,全球地熱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產業是地源熱泵,其快速發展使得早前無法利用的淺層地熱能得到了有效開發。

      “十三五”規劃已經為我國地源熱泵行業發展吹來春風。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新增完成地熱供暖面積9.5億平方米,其中地源熱泵新增7億平方米,常規地熱供暖新增2.5億平方米,至2020年可實現全國地熱供暖面積14.5億平方米。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指出,過去20年,中國地源熱泵呈現高速發展態勢,“1995年全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僅為0.8兆瓦,2000年是9.7兆瓦,2005年631兆瓦,2010年4千多兆瓦,到了2015年已經有1萬多兆瓦。”

      中國地源熱泵的飛速發展還體現在裝機容量的全球占比。據悉,1995年,中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只占全球裝機總量的0.04%,到2015年時,這一比例已飆升至23.61%。

      據曹耀峰介紹,最近中國工程院正在操作的課題為“中國地熱能發展的規劃佈局戰略研究”,“我們要結合這個規劃戰略研究,試圖探索地源熱泵產業到底能做多大。”

      “我們要研究各類地熱開發,利用技術和模式,使用的邊界以及投資運行成本對比,在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用宏觀思維,兼顧南方北方、東部西部,地上地下、深層淺層來做好這篇文章,做好產業佈局,經濟、科學、有序地開發,提出有價值的諮詢報告,也給地熱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曹耀峰坦言。

 

      “大家也不用擔心地熱用多了會引起一些地面沉降、自然災害,或者把地球熱度用光。”汪集晹指出,“地熱能是來自地球深部不斷經地表向大氣散發的熱量,極其穩定。”

仍需政策支持

      “十三五”地源熱泵大發展,光憑企業的積極性還是不夠的,它更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曹耀峰表示,“除了建築節能示範專案、可再生能源示範縣和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等支持,還應出臺適應新發展的新政策,一些過去的優惠政策還需要落實,這樣來保證中國地源熱泵絕對成為世界第一,能源利用總量占到世界的1/2。”

      目前,地源熱泵的行業規範也只是基於國家現有的一些標準制定的,但是這些標準對於具體城市的情況指導性要弱一些。比如,北京市對環境要求就有更高的指標,所以有必要制定一個針對北京市的、相對來說要求標準更高的《規範》。

      在對北京市100多個地源熱泵專案的調查過程中,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推廣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寧波發現很多地埋管專案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不論是前期的能源開發設計、系統維護,還是專案對周邊地質環境條件造成的影響,“有必要制定對地埋管、地源熱泵這套系統更詳細的要求”。

      “政企合作可能是未來五到十年地源熱泵產業突破瓶頸的關鍵因素之一。”夏驚濤認為,在地源熱泵行業“產、學、研”合作發展尚弱的情況下,下一步要注重讓“學”和“研”為“產”服務的理念。

      汪集晹也認為,科技創新才能引領地源熱泵快速發展。“政、產、學、研、用”五結合是地熱產業科技創新的可取之路。另外,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副院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田廷山指出,地源熱泵要大發展,基礎地質的研究也要進一步加強。“地熱能開發現階段需要多學科的融合,是科學技術和企業商業運作的整體結合”。

源自_《中國科學報》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版權 中國恒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