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鄭克棪教授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水文地質專業,自1970年以後,主要從事地熱資源的勘查研究工作,1981年擔任聯合國地熱資源勘察及研究專家,1994年被聯合國聘為地熱資源諮詢專家,現任國際地熱協會理事,《地源熱泵》副主編,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鄭教授從事地熱行業已有半個世紀之久,對我國地熱的研究和開發運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40年前曾是中國地熱能的第一個春天
被“冷遇”多年的地熱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在40年後,再一次迎來春天。由於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分佈範圍廣,並且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不受季節、氣候、晝夜等條件的影響,我國一直將其作為解決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壓力的重要措施。近年來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推廣的優惠政策,地熱能被廣泛利用。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的地熱能開發曾迎來了第一個春天。當時因為石油危機,各國都急切地尋找新能源,中國也不例外,並將目光轉向了地熱。鄭克棪教授恰好趕上了這個機遇。此後無論是地熱“受寵”也好,被“冷遇”也罷,鄭克棪教授都堅守在地熱開發研究的崗位上。
鄭克棪教授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水文地質專業,1981年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地熱學院進修一年,曾在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第一大隊野外一線工作了27年,從事水文地質和地熱的勘查與研究,工作地區遍及全國,後調到地質礦產部科技司,負責全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和地熱的科技管理工作。
1994年,鄭克棪教授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聘為諮詢專家,在任7年間,他的主要工作是援助第三世界國家地熱和地下水相關專案,曾三次被派往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擔任水專家。後來他又擔任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現在的身份是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際地熱協會理事。他說:“做了幾乎一輩子的地熱,現在就想為中國的地熱事業多做一點事。”
人類對地熱的利用,除了我們熟悉的溫泉外,還包括供暖和製冷、養殖、灌溉、醫療等,鄭教授將這些都歸納為對地熱能的直接利用範疇。
我國是開發利用溫泉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如北京小湯山溫泉療養院是地熱發揮醫療作用的一個典型案例。在養殖方面,地熱也發揮了自身優勢,比如原產於非洲的羅非魚,一畝水面可年產20000斤,而一般的草魚、鯰魚,一畝水面年產量為200斤,相差100倍!這是因為羅非魚對氧氣的需求比草魚、鯰魚少,可以很密集地養殖,“看起來,整個水裏一鍋魚,密度很大。但是羅非魚對溫度要求高,20℃以上,它才能活蹦亂跳;15℃的時候,它就動不了;12℃它就凍死了。”
源自_《中國地能》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