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微信號:HYYESSTD)專注於淺層地能作為建築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為建築物無燃燒智慧供暖(冷),大力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
在槐蔭區的藍石大溪地專案,工地上工人還在工作。在已經落成的社區東北角,藍石大溪地能源站分外安靜。“別看外觀沒什麼特色,就這幾座房子,裏面大有玄機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玄機就在於藍石大溪地是地源熱泵供熱專案試點社區,一期6萬平方米已經實現了供熱。
2015年濟南市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節能環保設備、新能源裝備、綠色建築、節能環保服務業等領域跨越發展。”記者瞭解到,目前地源熱泵技術就是省城較成熟的新能源裝備。
地源熱泵是利用水與土壤進行冷熱交換來作為地源熱泵的冷熱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供給室內採暖,此時地能為“熱源”;夏季把室內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時地能為“冷源”。地源熱泵是經濟有效的節能技術,裝置的運行沒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區內,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棄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且不用遠距離輸送熱量。
大溪地能源站地源熱泵分為室外地埋管、室內機組及用戶側三部分,大溪地能源站地源熱泵室外埋管打孔200餘個,深度120米,採用雙U型下管方式。地埋管為閉式迴圈,地源側迴圈水經過地下水換熱後通過機組把溫度轉移到用戶側,實現熱量的轉移,不會抽取地下水而造成水文破壞。
“目前建設的機組足夠該社區一期入住的用戶使用,隨著二期和三期的建設,最終的供熱供冷面積能達到28萬㎡,我們還會增加機組,並加入空氣源熱泵、低谷電等多種方式,打造多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專案,目前已經與山東建築大學合作‘產學研實踐基地’,對多種能源綜合系統進行分析,積極推廣多能源供熱模式。”工作人員說。
地源熱泵是一種新技術,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但是如何保證科學和安全建設,是不少從業者擔心的。2015年3月,濟南市建委發佈《關於規範建築應用地源熱泵系統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地源熱泵建設提出了具體規定。
根據《通知》要求,省城對地源熱泵技術持積極推廣的態度,“凡符合地源熱泵技術應用條件的新建、改建、擴建住宅社區及公共建築,應優先開發建設應用土壤源(地埋管)熱泵系統、地表水源(含污水、工業餘廢熱、河、湖等)熱泵系統。”
此外,《通知》還明確規定,建設單位選用的地源熱泵系統技術產品應當符合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產品認定條件標準,地源熱泵系統使用壽命應保證15年以上。
建設地源熱泵不能“任性”,而是要經過主管部門認證,“單體1萬㎡以上、3萬㎡以下的公共建築和10萬㎡以下的居住建築專案由市城鄉建設委組織或委託論證;單體3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築、10萬㎡以上的居住建築專案由市城鄉建設委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論證。”
去年冬天,藍石大溪地入住居民室內供暖都在20℃以上,而隨著天氣變暖,這套供暖設備還能切換成製冷模式。
記者瞭解到,藍石大溪地採用的是以“地源熱泵為主,空氣源熱泵及夜間穀電蓄熱補充,嚴寒期間燃氣鍋爐調峰補燃”的供熱模式。其中空氣源熱泵是以空氣在冬季作為熱源,提供低溫熱水,在夏季作為冷源,提供冷水,冷熱源合一,節省了設備投資。下一步大溪地將建設社區總熱負荷30%左右空氣源熱泵,聯合地源熱泵進行供熱。
選自_大眾日報
訪問恒有源集團官網查看